EBC的靈魂人物:單教授
在他的部落格中發佈了許多好文章,不過他的文章跟論文一樣,實在需要時間與耐心才能體會他的精髓,所以Jeff幫他轉載一些精華部分,要看精彩的全文,請到他的部落格囉 http://shannweichang.blogspot.com/
尼伯爾標準食物
今天中午我點了傳說中的尼伯爾「標準食物」:Dhal-Bhaat-Tarakari,依序是扁豆湯,白飯,咖哩燉菜。
很難解釋扁豆是什麼?就是一種黑黑小小煮爛了像比較黑的黃豆那樣的豆子,煮成的湯盛在碗裡看起來好像用排骨熬成的灰白色濃稠高湯,但是其實就只是稀稀的...扁豆湯。白飯是泰國那種長粒米蒸出來的飯,鬆鬆的,老死不相往來。咖哩燉菜就是剁碎的蔬菜,可能包括花椰菜、胡蘿蔔、大黃瓜、馬鈴薯、玉蜀黍、高麗菜、萵苣之類的,跟咖哩煮成糊糊的一鍋。
上菜的時候,分成一大盤的白飯,一碗扁豆湯和一碗咖哩菜。三種東西都可以吃不夠再加。尼伯爾人的吃法是,把那兩碗料適量澆在飯上,伴在一起吃(幹嘛不做成燴飯算了?)。除非覺得累了或懶了,他們喜歡用手抓著吃。用手去攪和淋在白飯上的扁豆湯和咖哩菜,舀在右手三指之上,用拇指背推入口中。我沒注意過他們飯前洗不洗手,但是飯後倒是都會洗。店家會隨餐奉上一只橫截面是長方形、一側有把手另一側有尖口的水壺,沒有蓋子,像是大杯的生啤酒杯子(美國人說的 pitcher)。一桌人共用一壺水,飯後大家在裡面洗洗手,然後喝掉;雖然不是每個人每次都喝,但是很多人會喝,或許順便漱口吧。彷彿喝那壺水也是傳統,我注意到這一幫嚮導和挑夫,就連小老闆蘇亞,喝那壺水都是一個姿勢:右手持壺,舉高,左手插腰,兩腿跨弓步,上身後仰,壺口凌空在嘴巴上方一掌幅處,凌空倒水入口。沒多久,就連觀察力最不敏銳的人也能發現,我們這幫嚮導和挑夫天天這樣吃。真的是「天天喔」。因為他們窮嗎?當我們熱情地想要請客,讓他們換換口味,看來他們也不太領情(啤酒例外,一罐台幣兩百元的啤酒,他們喝得真爽)。
有一天 Ramesh 說他是真的愛吃那種食物。他說自己從小長到現在,大約 90% 的時候都吃這套食物:Dhal-Bhaat-Tarakari(誰說它們都一樣?明明咖哩菜的味道和內容青菜常常不一樣)。而且他敢打賭,尼伯爾人幾乎都像他這樣吃。有一次他到印度出差,剛開始每餐走半小時到一個市場去吃他習慣的尼伯爾食物,幾天之後懶了,就在附近吃印度食物。吃兩天就受不了,此後一個禮拜,他餐餐走半小時專程去吃那一套 Dhal-Bhaat-Tarakari。你想到什麼?小時候讀過課文:『習慣入人之深...』。科幻恐怖電影《變蠅人》(The Fly,要看第一集喔 (1986),續集通常不好看)裡面的科學家 (Jeff Goldblum,他也在《侏羅紀公園》裡面飾演數學家)衣櫥裡有四套衣服,完全一樣:完全一樣的四套衣服。女朋友發現了,驚問緣由,他說『這樣我就不必每天浪費時間去想我要穿什麼』。
我國教育體制,要求中學生穿制服,想必也是同樣地用心良苦。我相信尼伯爾人天天吃一樣,倒不是為了避免浪費時間。但是,從他們身上,我相信只要從小養成習慣,人類是可以天天(或者大多數天吧)吃一樣食物的。從我們的文化來看,這無聊至極,但是客觀地想想,這又有什麼不好?不必燒砍那麼多的森林來養牛養豬,不必在館子裡面對菜單,像面對英文考卷一樣,苦思不得其解。那麼,如今從事農耕畜牧的那些人都要幹什麼去呢?我也不知道,做登山嚮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