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好書推薦 - 瑞士品牌攻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好書推薦 - 瑞士品牌攻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瑞士 2001年寂寞遊記:寂寞星球

寂寞喧嘩

這樣說吧,寂寞是一種反射作用,就像月亮一樣。

月亮反射太陽的光能,風鈴反射空氣的呢語,寂寞反射一個人內心的喧嘩……

有夢想的人,過的最快樂,任何夢想都可以﹗會實現的、不會實現的,當我們的生活是為了些什麼而堅持著努力的活著的時候,整個人會有一種堅定的幸福,臉上露出來的笑容也是甜美的,我們追尋著遠方會實現的、會破滅的夢想。有夢想的人,最美。可是,一旦在中途停頓下來,就變成了飄泊的人了,變成定居在地球某處的寂寞旅人。

熟悉我的朋友,或許不太習慣寂寞的我,在大家眼中我是一個不停追求夢想的人,所以,如果現在沒有這樣的一個空間,讓我可以說說話、記錄一些東西的話。我想,或許很多事情都還是各自以穩固的狀態存在,不被理解的依然不被理解,我的現實世界還是小小的一個圈,像小王子的行星一樣,一天可以看好幾次日出日落,而另一個世界在長大的同時逐漸消失,這是怎麼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樣說吧,寂寞是一種反射作用,就像月亮一樣。月亮反射太陽的光能,風鈴反射空氣的呢語,寂寞反射一個人內心的喧嘩........



每一個人都有許多不一樣的反射動作,工作時的狂熱、談戀愛時的羞澀、、、這裡是我內心的寂寞反射,在這網路世界中的一個小角落,寂寞喧嘩。如果可以,我想拍賣我的寂寞。




寂寞空缺

我開始愛上你的時候,我自己並未察覺,結束時,只剩下我一個人。

但是戀人的位置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重要到我寧願空著,也不想隨便找個人來填補。於是我選擇用旅行的方法去忘記寂寞,細細的記下一切,填補我寂寞的空缺。

我不願太過於正視自己的情感,因為那總會讓人感到寂寞。我想有時候我是有點自閉吧?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在想......

寂寞是怎樣的滋味?是像苦苦的黑咖啡?還是香醇的卡布奇諾?是像名牌香水的味道?還是淡淡的檸檬香?我想...............只有寂寞的人才曉得吧?而我,享受這其中的滋味!

因為這樣,我會被風感動,被偶爾才能見到的整日陽光感動,對自己心靈的變化感到奇異,但是卻無法深刻去感受愛情,我關上一扇又一扇的窗,為的只是保護我自己,我不想受傷,我怕那傷口會讓我變成一個再也無法感受更細微事物的人,但是無論再怎麼預防,該來的總是來了,當我的世界整個脫離了秩序時,我並不懂得如何去向別人求助,因為必須對著別人釐清前因後果,而我的思緒跑的飛快,有時在當時竟沒有任何字眼可以形容自己的感覺,我這麼覺得。

但是戀人的位置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重要到我寧願空著,也不想隨便找個人來填補。於是我選擇用旅行的方法去忘記寂寞。我可以從旅行中看見風景,從風景中聽見天籟,我細細的記下一切,填補我寂寞的空缺。

寂寞星球

寂寞星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繼續在你的領土裡旅行

寂寞星球,在網路上突然看到這個字眼。
仔細一看,原來是澳洲一家專門出版旅遊書籍的出版社,很特別的名詞。在寂寞的星球上旅行的寂寞的浪人,是在找尋寂寞?還是逃避寂寞?

我模模糊糊的想起去年七月初的遙遠國度的空氣,在濕熱的台灣要想起那種乾乾冷冷帶點草香花香的味道,好像越來越困難了,但是我的遊記只寫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在腦海裡偶爾浮現又隱沒,看著那時九百多張幻燈片。

我看見自己背著包包、拉著行李推開門走進旅館的樣子,看著自己為了拍張好的作品而不顧危險鑽到最佳取景的崖邊。

猛然的發現自己好對更多東西失去了興趣,去聽了一場爵士樂,我知道聲音存在,但是卻再也沒辦法對那些聲音感受到什麼共鳴,我懷疑是這場演奏會不夠精彩,或者我的心正被一層不明物質包裹著,或者說,當我的一切都即將被自己掏挖乾淨時,一切就即將趨於平靜,所以我擔心著自己會不會消失啊?可能會噢!可能不管再怎麼樣,還是會一滴不剩的被蒸發掉。

寂寞星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繼續在你的領土裡旅行。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瑞士 2001年寂寞遊記:心情手札

生活步調


兩種動物,因心臟跳動頻率,而對時間感受截然不同。

有一項很有趣的醫學統計,不管什麼動物當心跳跳完二十億次,就是壽終正寢的時候,所以心臟跳動的頻率,決定了該動物的平均壽命,也相對決定該動物對時間流動的感受。

所以,大象會覺得人類動作十分快速,甚至會覺得老鼠跟鬼魅一般地流動(大象對老鼠的稱呼可能叫做貞子),而老鼠眼中的大象動作,卻如電影膠捲,一格一格慢慢播放,兩種動物,因心臟跳動頻率,而對時間感受截然不同。



相較台灣人與瑞士人的生活步調,一快一慢,讓我十分好奇,同為人類,會不會因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造成心臟頻率不同。很難想像,歐洲人一天工作不到七小時,週週休二日,每週只有三十多小時的生產力,卻位居世界翹楚,過去一百年,亞洲落後太多而苦於追趕,未來一百年我們要付出更多努力,加快步調才能達到頂尖的水準。


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的亞洲,而非歐洲,因為未來這裡,有太多機會可以造就二十一世紀新的英雄。



民族性

原來每個民族都有他的個性,都有他可愛的地方

大學時,曾有半年鑽研台灣史,許多歷史文獻總喜歡以民族性討論台灣這個移民社會,甚至和北美移民社會做多番比較,因為移民社會中總是融合各地民族性,再重生為特殊屬性。

這個情形在台北的艋舺龍山寺中,有著十分濃厚的色彩。一間寺廟中,能夠佛道一家,陰陽共濟 (陰是指陰神),充滿了移民社會中包容的精神,就算是今天,每個地方的夜市都會有萬華胡椒餅,也都會有台南碗粿。當時所做的研究,真的很難體會民族性是什麼樣的一種東西,為什麼對台灣,甚至各民族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但是來到瑞士,短短十天,卻同時見識法國的浪漫、隨性,德國的嚴謹、尊重,還有義大利的熱情、不拘小節,原來每個民族都有他的個性,都有他可愛的地方。


不過瑞士不是移民社會,每個民族都有強烈的色彩,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在短短的十天中,有著如此深刻的感受。最可貴的,即使流著不同的血液,說著不同的語言,卻從來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發生,這對還在區分蕃薯還是芋頭的台灣,可以做個省思。

不管蕃薯還是芋頭,我們都是生長在這塊叫做台灣的土地。


哀傷的石雕



世界萬物本來就是多角度,沒有任何絕對

西元1872年,法國大革命,一群保護路易十六的戰士們,一一為自己的信念而犧牲,此役之後,人們為祈求世界的和平,為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能因此萌芽,因此將戰士之魂化身為沈睡的獅子,讓戰火隨他們而沈睡。西元1910年前後,中國革命先驅之魂,卻是為了喚醒中國這隻睡獅而灑熱血。

相同的革命理念,相同的動物,卻有不同的詮釋,世界萬物本來就是多角度,沒有任何絕對。


西元2002年,沈睡的獅子,成為丰城的守護神,守護著我的喜悅、我的寂寞還有我的心情。(丰城:是 Jeff 之前個人網站的名稱)



愛因斯坦

平凡之中也可以產生不平凡

有些科幻小說,總喜歡描繪地球中潛伏不少的外星人,以人類的身份,把尖端科技或是先進科學理論帶到地球,倪匡似乎可以說是代表作。

如果愛因斯坦是外星人,相對論就像現在地球國中生學的萬有引力般簡單﹗可能還要取笑牛頓,居然要一顆蘋果掉下來才能悟解,喝喝蘋果汁就好了。很有趣的看法,說荒謬,卻似乎又有可能。

看了愛因斯坦的公寓,一個誕生相對論的地方。和想像中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原以為應該會有奇怪的儀器,滿滿的文獻,或是來個超級望遠鏡。不過,和一般人一樣,簡單、樸素的公寓,平凡之中也可以產生不平凡。



天鵝湖

來到瑞士的每一個城市,只要有湖就一定會有天鵝和綠頭鴨,悠游在湖畔,人來人往之間,多了一份恬靜。

在台灣,環保人士為了爭取一塊溼地,供每年過境的侯鳥找個落腳的地方,都要大費周張,疲於奔波,仍然不敵財團的勢力與政府的冷眼旁觀,台灣陷入環保與科技兩難的局面。近年雖然開始提倡綠色矽島,但卻兩方面都做不好,環保除了台北垃圾分類出現點成果,其他似乎仍在膠著當中,過去幾十年來的破壞,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拯救。

科技更因為政府連水電都搞不定,竹科頻頻跳電、南科甚至沒有穩定來源,更別說中華電信害慘了台灣網路基礎建設,即使是最熱門的ADSL,消費者付出最大成本就是租用中華電信專線,還沾沾自喜台灣寬頻用戶超過100萬,明明都是民營業者自由競爭的成果,科技產業出走,一點都不意外。如果政黨能夠拋棄成見,放開心胸,造就穩定的政局與投資環境,那台灣這隻醜小鴨也能變天鵝。



攝影狂熱

為了找尋一份感動,然後用我的相機,記下這剎那。從大學畢業後,很久沒有十分強烈感受自己對攝影的執著。

但是在瑞士西庸古堡,為了這張照片,為了找一個遠眺的角度,我在十五分鐘內來回跑了2~3公里,整整拍了一捲,享受按下快門瞬間的聲響,才又匆匆與團員會合,流了滿身汗,這是我在乾燥的瑞士第一次流汗,也是那次旅行唯一的一次。

這次的瑞士行,久違三年的攝影,發覺生疏許多,似乎缺少了一份感動,十天的行程,九百多次快門的聲響,似乎謀殺了不少底片,像是在為過去的空白彌補什麼,突然間我發覺,我還是離不開相機,就像生活的一部分。

對我而言,上癮,就是聽那快門瞬間的聲響,宛如動人的交響樂,不過似乎是頗為昂貴的習慣。未來,我還要背起我的行囊,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為了找尋一份感動,然後用我的相機,記下這剎那。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瑞士 2001年寂寞遊記:城市漫遊

行程安排


你收得到這封信嗎?

當我寫這封信時,我正在火車上,沿著山的縫隙緩緩開著,那封信我寫了許久,寫完後,我就把信撕了,放到座位旁的小小垃圾箱裡,因為我並不打算寄出。

真的嗎?

不,這是虛構的,我沒寫信。所以沒有任何痕跡留下來。

從一開始就決定這趟的瑞士行要好好散心,好好拍些滿意的作品,所以就將行程交給專業,找家好的旅行社,免得早上要翻著旅遊英語的旅館篇,然後手忙腳亂的找證件,夜裡要躲在房裡研究研究地圖!決定明天的行程。

自助旅行有著他的魅力,自由、毫不拘束這,才叫旅行、才是流浪,只是人總是會累,需要休息。 就像我仍在尋找我生命中的車站,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靠站。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又安靜又冷的月台,又古怪又容易自得其樂的我,不甘寂寞的沈重行李像回憶,是一種必須、我心甘情願承受的負擔。不過後來想想,不甘寂寞的或許是我。



蘇黎世

我一個人在列車上,望著窗外的美麗風景,列車平穩的行駛著,陽光交雜在樹影裡,我發現自己對於美麗的風景竟有一些些無動於衷,當然只有一點點而已。

那時在車上,我的心底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事,窗外的平原一路延展,滿地都是小黃花,各式各樣的可愛小屋坐落其中。 我和我的行李默默相對,中間隔著一杯熱咖啡。

因為還未到這個國家的旅遊旺季,所以車上的旅客三三兩兩的,但四處都是旅人,每個人都佔據了四個位置,暖氣暖烘烘的在火車上傳送著,我把額頭貼在窗子上,專心的望著窗外,看著流逝而過的風景,這像個巨大公園的美麗國家,長久居住在這個地方不知會是什麼感覺?

萍水相逢的朋友、不懂英文的可愛老婆婆、蘇黎世安靜的清晨落雨街道、因為太冷而起疹子的我的雙手、沈重的行李、反覆又反覆的細小音樂、安靜的車廂、一直微笑的自己、腦袋空空的,到底該在旅行中思考些什麼呢?我想著,後來變成思考空白。
為何不會感到孤獨呢?我也不知道,心裡好像被什麼東西充滿了的感覺,一種未知的東西,所以,我瞇著眼睛,望著窗外灑落的陽光,靜靜的享受這份安逸靜謐,在台北好像特別憂鬱,每天都像一 隻孤單的困獸,被關心的困獸、不知如何回應的古怪困獸。

沒把憂鬱帶出來旅行,擁擠的台北適合憂鬱,所以我把我的憂鬱, 借給台北十天。
琉森

如果,我永遠不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那該怎麼辦呢?

琉森最有名的風景要角非卡貝爾橋莫屬。這座橋建於1333年,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橋。橋長約550英呎,具有紅瓦屋頂,在屋頂下有三角形的繪畫128幅,大多描繪瑞士英雄人物及歷史殉難者。在1993年八月曾發生大火,燒掉了南邊部分橋樑。後來在1994年春天重建完成(從外表看新建的橋身顏色較深),而大火的情形居然還被當成明信片發行。

在春、秋兩季,橋旁都會擺滿鮮花,藉以裝飾橋樑。橋旁聳立一座八角型的石塔,此為貯水塔(Wasserturm),曾是監獄及行刑室。橋的南面有座耶舒依登教堂(Jesvit Church),看其建築方式有點類似哥德式教堂,但雙塔上的圖形屋頂又頗像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或許琉森曾是南、北區的交通要道,所以出現歐洲混合式建築。

耳邊傳來憂鬱而深情的情歌,是街頭藝人的為討生活的歌聲,卻有我無法領略的深情、其實有時候真的會為自己擔心!

如果,我永遠不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那該怎麼辦呢?為什麼一個人過了這些天,卻絲毫不會感到無助孤獨呢??我的心,究竟是哪裡出狀況了??
因特拉肯

太陽笑了,花也開了,草地一片夏季的翠綠,一切看來都很完美,我享受著你給我的溫度,你珍惜著我給你的輕聲問候,然後當一切在某個契機裡被改變時,所有的一切就消失了。

因特拉肯(Interlaken)拉丁文的原意即是「兩湖之間」,位於圖恩湖(Lake Thun)及布里恩湖(Lake Brienz)之間的因特拉肯,又名湖間鎮,是一個標準因觀光而興起的小鎮。就如策馬特因馬特洪峰而身價不凡,因特拉肯也因為是前往歐洲第一高峰---少女峰(Jungfraujoch)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了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

登上四千多公尺的少女峰並不難,因為坐火車就好了,憑藉的齒輪般的鐵軌,將火車推向比玉山還高的山頂。

我望著乾淨的玻璃窗外的景色,墨綠色的高山,山頂上覆蓋著白雪,像是墨綠色的蛋糕淋上白色鮮奶油醬一樣的好玩,不過這個蛋糕可能是日本的抹茶口味,清香撲鼻,我的鼻子在窗子前壓出一道痕跡。我對著鏡子哈氣,就像下雨天常在公車上玩的遊戲一般,先呼出一大片霧濛濛的地盤,然後用食指的指尖寫著[I Love You]邊長著青草。好像又回到小孩子時一樣,我笑笑的盯著自己的傑作。逐漸的,〔I Love You〕那三個英文字消失了,微笑的太陽也被蒸散了,青草慢慢的隨著霧氣散去而落幕,玻璃窗又乾乾淨淨的好似沒發生任何變化一般。

其實,這樣看來像不像我們每個人的相逢與分散?我們在茫茫的人海中出奇不意的相遇,太陽笑了,花也開了,草地一片夏季的翠綠,一切看來都很完美,我享受著你給我的溫度,你珍惜著我給你的輕聲問候,然後當一切在某個契機裡被改變時,所有的一切就消失了,漸漸進入寒冷的山頂,這並不是任何人的錯,也和風向沒有關係,到現在我稍微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我認為我曾思考的一切,對我來說是值得的,這思考加深了我的深度,把我帶向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以前未曾發覺的、全新的世界。

伯恩
回到旅館,我才發現一整路上我沒說過一句話。那些旅遊慣了的人,也是這樣嗎?

早晨醒來時,我總是想辦法把滲著血的嘴唇,厚厚的塗上一層護唇膏,然後我在白晝的日光裡看見自己憔悴的樣子,可能是因為空氣太乾燥了吧?我想。

打開水龍頭,還在盥洗就直接生喝水起來,到現在還是很難相信,瑞士的自來水質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雖然水源取自高山雪水,雖然我在台灣高山也是生飲泉水,但是經過管線配送依舊清徹,卻是件不容易的事。該告訴台灣自來水公司嗎?希望對他們不要造成太大打擊。

中午在熊公園旁吃午餐,剩下一些乾麵包就成了熊飼料,這裡的熊太溫馴,沒有一點野性,看著一片片白麵包,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有這樣無慮的環境,還是為熊的尊嚴感到悲傷,我不知道。今晚應該要早點睡,到了旅館,我才發現一整路上我沒說過一句話。那些旅遊慣了的人,也是這樣嗎?我是會回去的,我不會永遠在天涯海角四處飄泊,只不過回去的理由絕對不是為了白麵包。

甘德利亞

如果我自由到完全不受拘束時,那時我究竟會想起誰?是妳嗎?或者我會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

我在擺放著明信片的架子前徘徊良,不是為了無法選出喜歡的明信片而猶豫,而是為了不知道該寄給誰而猶豫,我在想著明信片的神聖任務,他是用來問候還是傳遞思念?或者只是單純的,記錄一些旅途上瑣碎的風景和片段的想法…

我也搞不清楚了,但是,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買了兩張明信片,因為我想,我一定會寄出去給誰的,於是明信片被我放在包包裡,跟著我坐上船,經過美麗的湖泊,來到甘德利亞。在路上遇見了一些人,但是現在卻忘了,只記得湖泊和沿山畔湖而建的城鎮,只記得風景和落到桌旁的陽光。好安靜的小鎮啊....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新鮮而帶著點濕氣的空氣這麼想著。然後坐在路邊的椅子發了一會呆,以後還有這樣獨自思考旅行的機會嗎?我不曉得。瑞士真是一個旅行的好地方,如果我自由到完全不受拘束時,那時我究竟會想起誰?是妳嗎?或者我會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

生命的重量放在無垠的宇宙中來看時,其實根本就舉無輕重,但是我的年紀太輕,尚無法去真實的領略到一些人世的荒謬與悲哀,或者那些事物曾存在過,只是都被我忽略了?


策馬特

這個瑞士邊境城鎮的夜,很安靜,雨一路跟隨著我,抵達了這個邊境。好白的雪,好美麗的純粹世界!我在心底這麼想著。寒鴉在群山之中飛翔,天空是純粹的藍,白雲以奇異的形狀存在著。我坐在被雪掩埋的椅子上,然後拿著小小的筆記本寫字:

雪。。。。像鹽巴、像鑽石、像白沙。像純粹而美麗的記憶,被遊客踏亂了足跡。陽光溫暖了我的背,風是冰冷的,雪消失了,化成雲,雲飄走了,再也不回來。

黑色的毛黃尾巴的鳥,飛越過暟暟白雪,發現鏡中的自己的雙眼更清澈了,在某一瞬間看來像小孩子的眼眸,我對鏡子裡的自己笑笑。

”會不會有人想念我呢?”不知道,我沒有超能力。
我在雪地裡呆了好久,這個冰原很適合發呆畫畫,畫出下一站。
我在每個城市之間停留的短暫,而運行中的列車的窗外風景,也由覆蓋著冰雪的山峰逐漸轉換成碧綠如鏡的湖泊和淡綠色連綿和緩的山坡,一叢一叢粉紅色的花樹錯落在山坡之間,繁花盛開,那斑斕的色彩甚至滿溢出花台之外,她們鮮艷的展現出美麗的姿彩,火車往前行走,花朵在身後向我道別,我沿路在綺麗的春日風景與冰雪的山峰中切換思緒,在風景裡好像會模模糊糊的想起妳,只有一點點而已,那亮度大概像正午裡還亮著的路燈吧!我想
日內瓦

原來自己所莫名其妙的選擇的路,只是想掙脫一些什麼罷了,但是真的掙脫了嗎?不。

日內瓦是一個最不像瑞士的都市,在這裡可以看到50cc的小機車,居民說的是英文而非義大利文(該城位於義大利區),晚上有飆車族也有阻街女郎,早上一早就有匆匆趕著上班的上班族,一如台北的生活。

或許,一個城市人口超過該有的容積標準後,總有一些都市叢林的現象,闖紅燈、夜生活、亂停車....,不是台北才有,日內瓦也有。

這讓我想起在花蓮旅行時,車子總會禮讓行人,沒有亂停車的問題,一如瑞士德語區一般,少了擁擠令人鬆口氣,許多問題自然地消失 不過在這城市,卻有瑞士其他地方所欠缺的,適當緊張感與較有活力的節奏。

適當的緊張感、對未來有些不確定的那種疑慮,這會讓人感到有些焦躁不安,而不會太過閒散,其實每個人總是會對著自己無法掌握的東西保持著一定的興趣吧?至少我認為那一片未知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而預知了結果,悲傷的更悲傷,喜悅的卻不見得能夠保持著相同的濃度。
所以,原來自己所莫名其妙的選擇的路,只是想掙脫一些什麼罷了,但是真的掙脫了嗎?不。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瑞士 2001年寂寞遊記:緣定瑞士

前幾天的「2001年太魯閣馬拉松」文章頗受好評,所以這邊也再挖出 Jeff 第一次出國旅遊的心情札記,連載四篇,再陸續跟大家分享。

2001年

這是網路世界中寂寞的一角,簡單的呈現,沒有負擔。只是藉著瑞士漫遊的旅程,寫下我的寂寞。這樣說吧,寂寞是一種反射作用,就像月亮一樣。月亮反射太陽的光能,風鈴反射空氣的呢語,寂寞反射了一個人內心的喧嘩……

因為這樣,我會被風感動,被偶爾才能見到的冬陽而感動,對自己心靈的變化感到奇異,但是卻無法深刻去感受愛情,我關上一扇又一扇的窗,為的只是保護我自己,不想受傷,我怕那傷口,會讓我變成一個再也無法感受細微事物的人,但是無論再怎麼預防,該來的總是來了,當我的世界整個脫序時,我並不懂得如何去向別人求助,因為這必須對著別人釐清前因後果,而我的思緒跑的飛快,有時在當時竟沒有任何字眼可以形容自己的感覺,我這麼覺得。

寂寞的人,要自己負責,於是我選擇用旅行的方法,來忘記寂寞,卻又在異鄉中找到寂寞。我打開我的黑色宇宙,然後看見妳,於是我在心底秤秤妳的重量,老實說,滿重的。

寂寞是怎樣的滋味? 是像苦苦的黑咖啡? 還是香醇的卡布奇諾? 是像名牌香水的味道? 還是淡淡的檸檬香?我想............... 只有寂寞的人才曉得吧?而我,享受這其中的滋味!

所以我想寫下我的寂寞,和大家分享這杯寂寞的咖啡。


流浪基因


射手座的人血液裡,多少含有〝流浪〞的成分吧,或是說射手座的DNA,叫做流浪。這個命運,早在希臘神話中記載著。

從大學參加登山社後,便開始喚醒我體內流浪的血液,瘋狂愛上台灣3000公尺以上的土地,更希望能有一天,也能到喜馬拉雅山系與阿爾卑斯山系走走。

於是四年的學生生活,八個寒暑假期,應該有半年的時間是在高山裡、雪地中度過,對大都市出身的孩子,或許有點不搭調,但是踏遍台灣高山,卻已是我生活的一部份。

入伍前,一直以為當兵一定只在一個基地裡呆兩年,但是流浪的命運卻纏繞著我,我成了海軍陸戰隊,兩年的軍旅生涯,讓我從台北、台中、高雄、屏東到恆春,南北奔波著,而又因為是步兵單位,一切移動都是兩條腿,我已經不知道兩年下來,到底走了幾百里路,如果把我的軍旅的行軍記錄加起來,應該可以環島一圈多吧。


退伍後,我仍然不停旅行,才發現 流浪只是我一種方法,一種忘記寂寞的方法。如果說流浪是種基因,那寂寞便是基因中的染色體。

寂寞的人,要自己負責,我選擇用旅行的方法,來忘記寂寞,卻又在異鄉中找到寂寞。我打開我的黑色宇宙,然後看見妳,於是我在心底秤秤妳的重量,老實說,滿重的



緣定瑞士

退伍後,我決定出門遠行,果然去了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陌生的國度陌生的人,熟悉的自己正甦醒,血液因為流浪又開始沸騰。

選擇瑞士也應該說是因為登山社。

大二那年夏天,因為登山社學長在雜誌社當總編的關係,讓我們一群登山好友有機會參與地圖製作的工作,雖然是最辛苦的田野調查,卻頗為有趣。
有時是拿著衛星空照圖,把台北市街道做定位修正,順便紀錄地物地貌,有時是總編拿起地圖一劃,就進去一座森林好幾天,把他"隨手一劃"的地方探勘定位兼攝影。


重要的是專業正片無限量供應,對於喜歡攝影的窮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就是那次工作機會,碰到另一位阮榮助學長,恰好替雜誌社拍了許多瑞士照片,看著美麗的瑞士照片,就像是用畫的一般,美得令人不敢喘息,深怕錯過什麼。

五年後,我啟程到瑞士,這一段緣份經過一千多個日子,終於實現。


一雙球鞋

我總是開玩笑,被我看上的鞋子算他倒楣,因為接下來他的命運,便是陪我上天下海兼各種激烈運動,通常一雙鞋在我的蹂躪下都活不過一年,即使是特殊用途的登山鞋,在我腳下通常也只有兩年壽命。

但是這雙球鞋(圖中那一雙),卻陪我三年了,這段期間我穿壞無數雙鞋,卻對這一雙情有獨鐘。

或許是因為他是黑色的,我酷愛黑色的東西,我的第一件黑色T恤,從我國中到現在我還在穿,雖然現在穿起來有點像緊身衣,一只黑色杯子,大一買到現在,仍是我不離手的馬克杯,朋友可以隨時在我身上看到黑色的東西,衣服、手錶、襪子...,一個被黑色包圍的怪人。

我想,或許是黑色最可以表現寂寞的味道。

寂寞是怎樣的滋味? 是像苦苦的黑咖啡? 還是香醇的卡布奇諾? 是像名牌香水的味道? 還是淡淡的檸檬香..............? 只有寂寞的人才曉得吧?而我,享受這其中的滋味!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瑞士品牌攻勢 (7) - 向瑞士學習智慧

這幾天連續寫了幾篇讀後感,似乎瑞士真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國家,一切美好都在瑞士發生一般!但是繁榮的背後,一定也會有許多問題產生,例如保密金融的完善,卻也引起黑金、洗錢的困擾;面對全球通貨緊縮的價格競爭環境,瑞士高物價高服務的消費模式,今後能否持續也是一個大問題,像是對價格敏感的德國人,一到滑雪季節容易選擇價格便宜的奧地利,而911事件後,美國觀光人潮也有降低的現象,瑞士航空更因觀光人潮降低、人事經營成本過高,而導致被併購的命運!每個國家都是充滿機會,但也是佈滿隱憂。

讀完這本書,最後還是要跟瑞士學習一下成功的智慧,Jeff 還沒有資格對一個國家作一評比,所以最後這一篇,我還是引用原著作中的標題「向瑞士學習七種智慧」,詳細的就請各位有空去書店看看囉 ^^


  1. 高附加價值與強勢貨幣
  2. 私人銀行的機能
  3. 誘惑人心的魅力 - 美麗的國土
  4. 啟用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人才為資本
  5. 人口減少的社會與「善用老年人」
  6. 招聘外籍人士與西歐文明
  7. 人民主導分權與小政府
(照片是 Jeff 攝於瑞士-甘德利亞 )

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瑞士品牌攻勢 (6) - 品牌原動力:高教育與勤勉特質

剛到瑞士旅遊,真的會以為瑞士是個很悠閒的國家,但是看完「瑞士品牌攻勢」才會發現,每個成功的國家,都有一群高素質且勤奮的國民,這條件瑞士也是具備的。

在17、18世紀左右,瑞士因為位居高山,農業生產力低,僅能在山坡栽種牧草、養育乳牛,製造可以長期保存的乳酪,當時精密工業尚未發展出來,國際熱錢尚未全球化,更無所謂的觀光產業,真的是一個十分貧窮的國家,所以為了生存,瑞士的人民就像台灣在40與50年代,十分吃苦耐勞,甚至必須靠年輕男子到國外當傭兵,藉由犧牲生命來賺取國家外匯! 像是西元1872年法國大革命,瑞士傭兵便為保護路易十六犧牲慘烈,因此瑞士便豎立「哀傷的石獅」放在琉森的一座公園,將戰士之魂化身為沈睡的獅子,讓戰火隨他們而沈睡,馬克吐溫說它是“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另外像是羅馬梵諦岡仍有守衛教廷的「瑞士護衛隊」(如果大家有看Dan Brown 天使與魔鬼,就可以看到很多瑞士護衛隊的細節),這也是西元1527年,瑞士傭兵盡忠保護教皇克萊蒙七世而全數陣亡,因而教皇感念功績,數百年來保持傳統,並由米開朗基羅設計藍、橙、黃三色的制服。瑞士人的刻苦勤勞,從傭兵的功績可見一斑。

此外,高素質的國民,跟一國的教育制度息息相關,瑞士不乏國際知名的大學(例如洛桑大學),但是最成功、最被世人推崇的的地方,還是近代教育之父 「斐斯‧泰洛齊」,台灣人或許對他很陌生,但是國民小學的創始者便是他!在瑞士工業革命剛起飛的年代,他讓瑞士的所有小朋友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讓瑞士的國民素質普遍提升,而間接造就國力的強大!教育改革的成功,影響國家甚鉅,真該讓台灣的教育部好好檢討這幾年教改的成果到底何在了?

(照片是 Jeff 攝於瑞士琉森)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瑞士品牌攻勢 (5) - 瑞士高物價的生存之道

曾到瑞士旅行的人都可以深切體會到瑞士物價之高,Jeff 曾在瑞士買一罐可口可樂,付錢時差點傻眼,一罐大約60元台幣!但是同樣一罐可樂,在位居四個小時車程的德國法蘭克福,卻只要一半價錢。

這讓我想起《經濟學人》2003年有一篇以麥當勞大麥克漢堡衡量各國物價的文章:根據調查指出,美國當地平均售價為二點七一美元的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瑞士卻要四點五二美元,甚至比高物價聞名的英國三點零八美元還高出許多,因此認定瑞士的大麥克售價為全球第一高。此調查中,以瑞士實際的匯率,比購買力平價所算出的匯率水準高出百分之六十九。《經濟學人》便以此推斷瑞士法郎是「全球最高價值的貨幣」。

面對瑞士高物價,可能會讓海外的旅客大感驚訝,甚至不禁懷疑:在瑞士生活的瑞士人是否全被高物價壓得喘不過氣?其實並非如此。據說瑞士麥當勞的人事費用為十三瑞士法郎(約台幣三百四十元)至十五瑞士法郎(約台幣四百元),對於在瑞士工作獲取所得的人而言,瑞士的物價並不算「高物價」。 此外,對於位在歐洲中心位置的小國瑞士而言,「出國買東西」就像是家常便飯,無論居住在瑞士的何處,只需一小時就能離開國境,邊境的城鎮設立了以瑞士人為目標顧客的大型超市,成為瑞士人週末外出購物的最佳場所。瑞士國民在自己的國家裡將荷包賺得滿滿之後,再到鄰近國家購買便宜的商品,如此一來,生活便愈來愈富裕,充分享受瑞士法郎強勢貨幣的恩賜。除了高所得、邊境商店外,瑞士居民1/3是外國人,而且大都是退休的名人、富豪,或是因瑞士優惠稅賦吸引過來的企業團隊、高階經理人等,這些人在瑞士本地生活,自然帶動許多內需消費品的產值。

寫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高物價似乎不賴,但是各國狀況不同,要有足夠的經濟力量才能支撐貨幣價值。不過要記得,下次去瑞士玩,多帶點 麥克 麥克 吧! (照片是 Jeff 攝於瑞士 盧森 - 卡貝爾橋)

★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一九八六年推出了一個用來衡量一國匯率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經濟指標,叫做「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這個指數是將麥當勞雙層牛肉漢堡(名為大麥克)在全球一百多國的售價,依據該國匯率換算為美元,這就是該國的「大麥克指數」,然後用來和其他國家的大麥克指數相較。如果在這個國家以美元表示的大麥克價格高於另一國,即顯示該國相對於另一國的貨幣價值可能被高估,應該貶值,反之則顯示該國的相對匯率可能遭到低估,應該要升值。經濟學人對這個號稱「已知最精確的匯率風向球」指標的解釋是: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是極少數能在世界各地(約一百二十國)皆普受歡迎的消費性產品,且由於其全球一致的品質標準,這項商品足以代表一國的貨幣購買力,並可直接進行廣泛的國際比較。



2007年2月26日 星期一

瑞士品牌攻勢 (4) - 全球金融的集散地

提到瑞士金融產業,應該印象最深刻的是「數字帳號 (number account)」,以不使用人名的銀行帳戶、嚴守客戶資料的保密制度,對於厭惡資料外流的資產家與高所得者,是一項十分貼心的設計。(不過一些國際經濟罪犯也感到十分窩心!)除了銀行保密制度外,讓瑞士成為國際金融的集散地當然還有很多因素,這請大家可以翻翻「瑞士品牌攻勢」這本書,Jeff 在這僅提供一點令人玩味的數據,讓大家看看瑞士金融的另一面。

‧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美國(擁有紐約與納斯達克交易所),持有17兆美元
‧全球第二資本市場:日本(擁有東京證券交易所),持有7.5兆美元
‧全球第11資本市場:瑞士(擁有瑞士證交所),持有9,355億美元

但是瑞士總人口730萬人,每人平均持有市價總額為12萬8千美元,遠遠高於美國5萬8千美元或日本的5萬9千美元,將瑞士喻為全球資本密集度最高的國家,實不為過 !

你還認為瑞士是一個悠閒散漫、只有觀光資源的國家嗎?
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深入瞭解才知道成功的背後,有著許多故事。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瑞士品牌攻勢 (3) - 瑞士人的語言能力

話題再回到瑞士全球化的關鍵「語言」的優勢。

去瑞士做過火車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列車長驗票時特別神奇,剛進車廂會先使用德語告知旅客"請讓我驗票"(當時我在德語區),到台灣旅客面前,卻是以英文跟你交談,而跟其他國家旅客驗票時,你卻可以發現有時應該是法文、有時卻是義大利文!或許這些語言都算是國際語言,但是光驗個票就得需要應用到這麼多國的會話,瑞士的列車長應該是全世界語言能力最強的列車長!

而前不久Jeff也曾接過一家貿易公司的產品行銷案子,剛收到第一批瑞士原裝進口的商品時,也是十分驚訝,一件產品盒上需要有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等三種語言,到底一個瑞士人會講多少語言?
根據瑞士官方統計,瑞士官方語言共有4種,德語(64%主要使用)、法語(19.6%主要使用)、義大利語(6.6%主要使用)還有羅曼什語(0.5%主要使用,據說是最接近古代羅馬語言,所以政府特別保護而列為國語),其他非官方用語且有在使用的包含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等,所以一個瑞士人會個3~5種語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對於全球化伴隨而來的語言溝通問題,瑞士比其他國家更容易跨越這條鴻溝!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瑞士品牌攻勢 (2) - 自然景觀所形成的瑞士品牌

瑞士素有國家公園之稱,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公園那麼美麗!連綿不絕的阿爾卑斯山脈、湖泊,每個城鎮都有山有水,春來綠意盎然,冬至白雪靄靄,夏日風光明媚,秋天楓紅片片,不論季節、不論地點,隨時都是景緻迷人得令人嫉妒!

自然景觀是無可取代的資源,這些是瑞士在19世紀就注意到,並且花了200多年的時間去建造飯店、鋪設高山纜車與鐵路,以 Jeff 當年去的少女峰為例,為了讓世人見識瑞士高山之美,瑞士規劃一條少女峰鐵路,短短12公里的高山鐵道,花費16年才修築完成,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以輕鬆的方式親近少女峰(Jungfrau),讓阿爾卑斯山勝景普遍流傳於世界每個角落。

為何12公里的鐵道要花費16年建設?除了齒輪軌道施工的困難性,瑞士人是十分重視生態保育與觀光建設的平衡,將鐵路小心翼翼隱藏在地底(想像一下:一隻土撥鼠從天母山下挖洞到陽明山頂,真的需要一點時間),若是因為發展觀光而傷害到生態環境,這對瑞士人民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在這些堅持下,自然景觀成為瑞士最強大的品牌力。

台灣高山地形佔全島2/3,湖光山色也絕不輸瑞士,但是想要親近台灣的山,就必須背起沈重的大背包,一步一腳印才能感受那份壯麗,如此的美景,卻成為少數登山客的專利,一般人只能透過照片驚嘆台灣也有如此漂亮的地方,台灣真是「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會因為如此,也是台灣人民目前對於生態保育的觀念尚未成熟,越開放的山區,垃圾、污染、生態破壞就會一一浮現,日前也曾討論玉山是否建造高山纜車,最後在保育團體的反對下暫時停擺,這些過程瑞士花了200年才取得平衡,台灣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且要從你我開始。

(上面兩張照片是 Jeff 攝於瑞士)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瑞士品牌攻勢 (1) - 瑞士製造就是品質保證

近年來,外貿協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台灣精品」 It's very well made in Taiwan,塑造「台灣製造就是品質保證」的國際形象,這些努力也讓台灣許多產品,例如Acer、ASUS、Benq、D-Link、Trend,得以在國際市場拓展更加順利,而 Jeff 也在過去幾年為兩家企業申請過 3 項產品通過台灣精品認證,其中還有一項獲得「台灣精品銀質獎」的殊榮。

相對於台灣這些年努力將品牌推向國際,瑞士卻早在百年已經奠下基礎,像是鐘錶錶面上就有迷你的瑞士國旗圖案;而知名的 Victorinox 瑞士刀,亦以紅底白十字為圖騰,讓全球的消費者將瑞士國旗設計的商品或標示 Made in Swiss的共通印象,刻畫在鐘錶的「精密度」、「準確性」,瑞士刀的「鋒利好切」、「堅固耐用」,就是這些精良的商品造就「瑞士製造就是品質保證的神話」。

不僅如此,紅T恤或運動衣、帽子等服飾及配件上,都會加上白十字,成為超人氣熱銷的「國旗商品」,此類商品非常受年輕人歡迎。像這樣能將國旗元素納入商品創意中的國家,只有瑞士而已,即使是美國的星條旗,也只多見紀念商品或服飾,而非融入產品標誌中,成為國家品牌的力量。

台灣品牌經營,或許晚了瑞士百年,但是目前Made in China的劣質印象,與台灣企業的確開始重視「研發創新」「設計與創新」「品質系統」「市場」及「品牌認知」,藉著台灣資訊製造重鎮的基礎,我們還是有很大機會與優勢能力,躍上國際品牌的舞台。讓我們一起加油!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好書推薦 - 瑞士品牌攻勢

趁著過年讀了幾本好書,其中有一本想跟大家分享:「瑞士品牌攻勢」,這本書對於去過瑞士的人特別有感觸!

Jeff 在六年前去瑞士旅行,對於當地悠閒的生活,卻創造舉世聞名強大經濟的現象,實在百思不解!?很難想像,瑞士人一天工作不到七小時,週週休二日,每週只有三十多小時的生產力,卻位居世界翹楚,試列舉設籍於瑞士的頂尖企業,例如全球食品龍頭雀巢;在全球水泥產業界爭奪第一、第二名的霍爾森;全球最大的農業化學廠商先正達;全球第二大鐘錶Swatch集團旗下高級鐘錶品牌系列;全球知名諾華藥廠、羅氏製藥,還有瑞士UBS銀行、瑞士信貸等重量級金融機構..等等。是過去一百年亞洲落後太多而苦於追趕,還是瑞士有著不為人知的成功秘訣?

本書以「瑞士品牌」的角度,從品牌管理到國家策略,探討瑞士富國的祕密!所以從鐘錶、金融、政治、觀光……無論何種產業、領域,瑞士均確實建立了強大的「瑞士品牌」,而此種品牌的強大力量,同時也吸引了「人才、物資、金錢」往瑞士集聚,讓瑞士成為全球最強的品牌國家。

有時間的人不妨看一下,有太多地方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鏡。Jeff 也會陸續提供七篇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 ^^

★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的經濟競爭力躍上全球第一,號稱經濟大國的美國卻因財政與貿易雙赤字拖累,從榜首跌為第六。台灣、大陸的競爭力分別退步五與六名,成為第13與54